台灣企業中,有九成屬於中小企業,其除了是支撐台灣市場發展的重要骨幹外,也因為其規劃能力、資源與數位技能遠不如大企業健全,往往也被認為是需要被積極輔導與外部資源介入的主要對象,更因此衍生新的市場商機。
但事實上不同產業的轉型重點仍有所差異,像是以傳統製造業來說,人力管理與人才斷層是其數位轉型的核心關鍵,而電子產業則是較注重在改善營運效率與品質。因此面對不同業態,業界也呼籲,數位轉型難一套模式用到底,別人的成功不一定適合自己,建議仍需視其現況調整所需的資源與導入模式。
近年推動企業數位轉型的驅動力無庸置疑主要來自疫情、少子化趨勢與供應鏈重組帶來的影響。從資誠(PwC)先前對台灣中小企業轉型現況及需求進行調查也可以發現,以多數傳統製造業而言,在數位轉型過程中,「人」往往會是最大的關鍵,包括在數位轉型的目的中,像是金屬製品產業最主要是欲透過轉型來提高經營效能、降低營運成本,並著重在改善人力管理,避免經營斷層危機。
而機械設備業則是盼藉此改善人力管理,克服長期的人才與傳承問題。工研院機械所副所長楊秉祥曾表示,中小企業雖然規模不大,但仍創造出許多隱形冠軍,其累積多年的經驗與技術是關鍵,因此如何將此傳承或保留下來並延伸,是中小企業目前最大的挑戰與課題。
但當兩者在數位轉型所面臨的挑戰上,不約而同最大的阻力都是來自於組織文化抗拒改變。有金屬加工業的二代接班人就表示,資深員工由於年紀稍長,容易對數位化工具感到抗拒,並且認為比起導入數位工具而改變作業流程,更傾向於秉持一貫的做法。如何說服資深員工勇於接受新世代的營運管理模式,往往也是傳產世代交替之下,難以克服的一大挑戰。
同時,中小企業也面臨到搶人搶不過科技業的困境,因此考量業態與現況,相較工業4.0最終理想是達到全自動化產線,楊秉祥認為,將傳統製造業從原本仰賴人力為主的人性化生產線,轉型發展智慧化半自動化產線比較合適,以人為本的智慧工廠,反而較適合台灣製造業現況。因此在數位轉型、智慧製造解決方案的設計上,就更需要從人的角度來思考,過於「High Tech」,反而不見得會受到青睞。
除了傳統製造業之外,各產業也都有各自面臨的問題,而對數位轉型也有不同的期待。像是電子零組件業者主要想透過數位轉型來改善營運效率,加強品質,而批發零售業則是想藉此透過轉型擴大市場,未來可以創造新的商業模式。住宿餐飲業則想透過數據來掌握客戶輪廓,提供更好的客戶體驗,在同質競爭中,創造差異化服務,並運用數據加速決策時間。
資料來源:https://www.digitimes.com.tw/iot/article.asp?id=0000654571_AET4EG7U87IZZN0PSMWV0 DIGITIME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