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縣長鍾東錦領軍,積極打造觀光科技新都心,加速4處產業園區土地取得及開發,解決產業缺地問題,協助科技產業深耕台灣、強化本國科技戰略地位,並攜手桃園市、新竹縣市,以半導體、AI串聯科技廊帶,共同打造「大矽谷共榮圈」。
隨著全球人工智慧快速發展,高階晶片需求激增,半導體成為各國爭相競逐的核心產業。台灣憑藉完整的半導體供應鏈與先進製程技術,在AI領域的地位難以撼動,而苗栗縣地理位置優越,與竹科、中科無縫銜接,成為西部科技產業聚落的橋樑。
水電資源豐沛
完善產業發展空間
苗栗縣內支應產業需求的水電資源豐沛,包含鯉魚潭、明德及永和山水庫,通霄電廠發電量達375萬瓩,竹南至苑裡外海也有多處離岸風電電廠,加上縣府積極發展氫能電廠,可解決業界關注的用水、用電問題。
總統賴清德提出「桃竹苗大矽谷」政策後,縣府團隊在縣長鍾東錦帶領下,立即於竹南、頭份及後龍地區規劃竹南科東產業園區、擴大竹南科學園區、頭份交流道附近產業園區及後龍產業園區等4處園區,面積合計約960公頃。
竹南鎮中華路兩側緊鄰竹南科學園區及京元電子廠區,極具區位優勢,縣府以宏觀視野強化竹南科學園區周邊產業用地檢討,遴選都市計畫農業區土地辦理轉型規劃為「竹南科東產業園區」,將提供完善的產業發展空間及公共設施,期有效延伸竹南科學園區產業發展腹地。目前正進行都市計畫通盤檢討變更作業,在4處園區中進程最快,有助帶動其他3處園區加速推動,達成打造桃竹苗科技廊帶的目標。
擴大科學園區
打造永續共融生態圈
擴大竹南科學園區:因竹南科學園區、竹南工業區廠商進駐,帶動竹南鎮住商、工業蓬勃發展,亟需擴大產業腹地以承接發展動能。竹南鎮公義路西側鄰近國道三號及台61西濱快速道路,具備擴大科學園區的潛力與優勢,縣府導入SDGs永續發展規劃,希望打造「擴大竹南科學園區」基地為引領苗栗產業發展的永續、共融生態圈。
除擴大科學園區產業腹地,並規劃完整的道路系統,同時提供公園綠地、停車場、學校等公共設施機能,滿足未來園區員工的居住及子女教育需求。目前可行性評估進入期末階段,預計今年上半年完成,縣府也同步向國科會爭取列為重大建設計畫,以啟動新訂擴大都市計畫程序。
頭份交流道附近產業園區:頭份近年因竹南科學園區周邊區域形成高科技產業聚落,在產業用地需求升溫下,土地已不敷使用。
縣府綜合考量產業、交通等因素,以國道一號頭份交流道附近的都市計畫農業區,勘選轉型產業園區的範圍並辦理「頭份交流道附近產業園區」先期開發評估,以支援生產基地、多元生活服務、友善生態連結為願景,同步向國科會爭取列為國家重大建設計畫,以啟動新訂擴大都市計畫程序,共同構築科技產業廊道的整體規劃藍圖。
攜手桃竹兩市
強化科技戰略地位
後龍產業園區:後龍有國道三號大山交流道、台61西濱快速道路、台72快速道路及高鐵苗栗站與臺鐵大山站等大眾運輸節點,且地處竹南、銅鑼2科學園區間,評估具備交通可及性與產業發展潛力。縣府勘選大山交流道周邊土地規劃為「後龍產業園區」,並將其定位為前瞻綠能AI後勤基地,以因應苗栗二級產業用地需求。
攜手桃竹打造大矽谷共榮圈:桃竹苗地區為台灣資通訊、半導體、國際物流、生醫生技等產業的群聚區域,上中下游供應鏈聚集,園區基礎設施完整。鍾東錦上任後,積極打造觀光科技新都心,加速4處產業園區土地取得及開發,解決產業缺地問題,協助科技產業深耕台灣、強化本國科技戰略地位,並攜手桃園市、新竹縣市,以半導體、AI串聯科技廊帶,共同打造「大矽谷共榮圈」。
資料來源:https://money.udn.com/money/story/11799/8624023 經濟日報